Mittwoch, November 24, 2004

纪念一代大师黄霑

沧海一声笑
词 曲:黄霑

沧海一声笑滔滔两岸潮
浮沉随浪只记今朝
苍天笑纷纷世上潮
谁负谁胜出天知晓
江山笑烟雨遥
涛浪汹尽红尘俗世几多娇
清风笑竟若寂寥
豪情还剩了一襟晚照
苍生笑不再寂寥
豪情仍在痴痴笑笑
啦啦………………

谁该为医药广告95%的高违法率负责

据11月18日人民日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广告审查监督管理办公室副
主任蓝煜17日透露,2004年1—9月对全国部分药品电视广告监测检查中,违法率
高达62%;而同一时期药品报纸广告的违法率更是高达95%。

  医药广告正在媒体上打造自己的“乐园”。从传统的宣传单到电台、电视、
报纸直至网络,我们在其黄金时间与版面都能听到、看到形形色色的医药广告.
从其吹嘘的“有效率”和“治愈率”为出发点,加上“国家级”“国际认证”
“独家”“妙手回春”“ 神奇功效”等绝对化的煽情字眼,然后配以 “权威专
家”等各路神仙的现场说法,医药广告便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然而现在,
“62%”“95%”两个代表广告高违法率的数字足以让公众眩晕:我们被“涮”
了!

  与治疗癌症等处方药在大众媒体上做广告,未经审批擅自发布广告及冒用药
品广告批准文号等恶性违法事件相伴随的是什么呢?是病人及患者掏空了腰包而
一无所获,是患者的病情不但不减,反而更重甚至导致不治而亡!

  谁该为这95%的违法广告负责,谁又该为发生过和患者利益受损及病情恶化
等恶性事件负责?是医药企业吗?我看不尽然,医药企业造假药和糊弄人的本事
可能不小,但绝不至于如此神通广大,在广告审批及媒体发布等圈子中也能呼风
唤雨。

  那么“凶手”还有哪些呢?事实上,在62%和95%违法医药广告的背后,是一
个 “价值链”在持续作崇。这个链条上有三个主体,分别是医药企业、媒体机
构及医药广告审批和药品监管机构。医药企业靠的是资金,在对不实药品包装上
大下功夫,同时利用比较隐晦的手段在广告审批上打通了“关节”;媒体机构玩
的是人气,在拿到企业巨额广告费后,不管产品是否可做广告及广告审批文号是
真是假,就草草把大副版面和黄金时段慷慨地拱手让了医药企业。广告审批和药
品监管机构靠的是权力,我可以马上查你办你,也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在以资金、人气、权力共同打造的“价值链”背后,是医药企业的“越位”,
置患者的利益和国家的有关规定于不顾,公然挑战规则和道德底线。同时也是电
台、电视台及报社等广告承载媒体机构的“错位”,本应对公众在信息方面起到
良好引导作用,却由于禁不住巨额利润的诱惑,协同医药企业随意发布一些不实
或违法广告。还有医药广告审批和药品监管部门的“缺位”,医药广告95%高违
法率的形成绝非一时半会儿的事,违法广告长期的存在甚至排山倒海式大张旗鼓
的宣传,监管部门不可能不知道,但就是由于一些不得而知的原因,这些部门在
最应该出现的时候却缺席了。

  可以说,95%已经是一个极限了,这种情况必须加以立即的制止,否则全社
会公众的健康将受到极大的威胁,同时随着公众上当受骗范围和频率的提高,他
们可能会对医疗卫生体系表示怀疑,从而对社会的稳定产生一定程度上的负面影
响。而解决这一问题的第一步,则是瓦解医药企业、媒体和有关监管部门“三位
一体”的链条,并加大对继续顶风作案主体的打击力度,从根本上促使各主体严
格按规则办事,对公众的利益有一份责任心,对法律有一份敬畏感。

  此文版权归作者所有,观看作者文集请点击http://www.zhanghua.com.cn。
有意采用本文的媒体请发邮件至zhanghuacn@vip.sina.com告知,,谢谢合作!欢
迎约稿,欢迎网友批评指正。

Sonntag, November 21, 2004


hopeless, unfocused.....typical expression of someone who got f***** by XXX...... god bless him/her......

how come simon looks so innocent?

Apollo said : my pic worth more than 1 billion on ebay you know......

well...i dont know lei....hahahaha

My German Class.... 5hahahaha

Li Wenchao and Zhang Yuxi......living together.....what could happen?

Samstag, November 20, 2004

my dialog with xiangzi today

xiang: 好有成就感阿, msn history full ..... 说:
en.. also yesterday had a very funny dream..
JohnCai 说:
?
JohnCai 说:
what was that? i also have
JohnCai 说:
i had malaysia attacked singapore
xiang: 好有成就感阿, msn history full ..... 说:
ok see a.. i describe first.. faint.
xiang: 好有成就感阿, msn history full ..... 说:
so military..
xiang: 好有成就感阿, msn history full ..... 说:
mine one is like hongkong 武侠..
JohnCai 说:
wo lao
xiang: 好有成就感阿, msn history full ..... 说:
throughout the dream im an observer.. at first.. it's a surprise attack of some assassin in a place like 光明顶 or something, a master is 静坐修炼, his 徒弟 or guards nearby are doing whatever, someone resting also
xiang: 好有成就感阿, msn history full ..... 说:
then the assassin really skilled, took out the guards or 徒弟 easily and approaching the unawared master..
JohnCai 说:
hehe
JohnCai 说:
continue
xiang: 好有成就感阿, msn history full ..... 说:
suddenly the assassin touched some candle in front of the master, it alarmed some other one in the inner room..
JohnCai 说:
then then?
xiang: 好有成就感阿, msn history full ..... 说:
a 小和尚从里面撞了出来,it's played by 张卫建.. the assassin 拉过小和尚,轻松一刀结果,结果抽出刀来发现自己重伤,原来和尚用手把刀夹住了,另一只手夹了根铅笔刺到assassin..
xiang: 好有成就感阿, msn history full ..... 说:
en, i mean arms
xiang: 好有成就感阿, msn history full ..... 说:
both are arms..
JohnCai 说:
......
JohnCai 说:
tmd
JohnCai 说:
then?
xiang: 好有成就感阿, msn history full ..... 说:
then seems i woke up..

Mittwoch, November 17, 2004

Articles From Xin Yu Si

I will try to post some good articles from Xin Yu Si (www.xys.org) on to my blog since I find them very enriching and interesting. Hope you all enjoy too, and possibly gain something from reading them.

中国人怎么能够不仇美?

  流星雨

  911发生的时候,中文论坛上一片叫好声,引得中国外交部专门发言“消
毒”,其实这秃头上的虱子,谁看不见呢。中国南华大学文法学院副教授齐辉先
生写了《中国人为什么仇美?》一文发表在新加坡的《联合早报》上,引起了悍
然大波,早报收到数百篇的反驳文章,说是齐辉的文章妖魔化了中国。比如发自
山东署名为谭云鹏的文章说:中国民众痛恨恐怖分子,哀悼死难者,钦佩美国人
的爱国举动,是齐辉和流亡海外的民运们不愿看到,为了迎合西方,不惜把自己
的祖国和人民妖魔化;并说:假设我是一个美国人,我会觉得中国人很可怕,冥
顽不化,不可理喻,像妖魔。

  其实,是不是仇美?只要有眼睛有耳朵的都能看到和听见。为什么会仇美才
是需要探讨的,美方有原因,中方也有原因。齐辉先生历史和从文化的角度作了
一些解释,我认为在现实的妖魔化美国的舆论浸淫下,普通的中国人怎么能够不
仇美?

  中美两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原本普通中国人对美国是有
好感的。正因为如此,1950年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在全国进行时事宣传的指示》
开展“三仇”教育,指出全国人民对美国应有一致的认识和立场,坚决消灭亲美
的反动思想和恐美的心理,普遍养成对美国的仇视,鄙视和蔑视的态度。从这里
可以看出,后来中国人的“仇美”是被人为引导和教育出来的。

  现在的官方媒体煽动反美情绪比之以前有了很大的不同,不像以前那样唱高
调,喊口号。而是充分利用境外自由媒体的多样性,多方搜集臭美消息,用看似
公允的报道来潜移默化读者对美国的看法。比如,美国无辜商人贝尔格被割头这
一悲惨的事件,就如同伊囚被虐一样,是个良知尚存的人都会产生同情之心,但
作为中共中央党报的人民日报记者就能从拉美一家民间新闻网站里找出信息并刊
出《美国人质被砍头事件背后难道有中情局的黑手?》这样的文章来。再比如,
去年伊战中,一受雇于美国媒体纽约客杂志的比利时随军记者写了个涉及平民伤
亡的长篇通讯,新华社就先后从法国《世界报》,西班牙《世界报》,阿根廷
《号角报》和俄罗斯某某报引进了这同一篇报道,很长的原文被削减成三分之一
到五分之一,留下的多为“反美”精华。原来就是用英文写就的,发表在美国让
美国人看的报道则被我们的媒体说成是在美国发表不了的,美国人看不到的报道。
题目也从《我看到美军枪杀平民》到《未遇抵抗但杀死不少平民》,再到《美军
杀人如同打苍蝇》,总之反复渲染,唯恐记忆不深刻,效果不轰动。

  本月5月14日人民日报记者高轶军先生发了个《伊拉克人纷纷前往美军处
“使劲要钱”》的新闻,说是来源于《洛山矶时报》,谈的是美军为了和平和友
好,对在军事冲突中遭受损失的伊拉克民众进行适当现金补偿。说实在的,这篇
报道和高先生以往写的新闻相比要正面得多(指对美国来讲),但就是这么个对
伊拉克民众和美军以及中东地区稳定来讲都有好处的一条消息,他愣是忍不住地
趁机掺点大粪进去。

  我相信高先生这几天就在北京,没有去伊拉克亲耳听美军官兵是怎么讲的,
他的信息就如他自己所称一样来源于《洛山矶时报》的报道。但他就是要凭空捏
造点东西出来臭臭美国人,他在文章中硬是插进了这么一句:

  财大气粗的美国军方似乎不在乎这点“小钱”,......美方表示,只要伊拉
克人从自己手中领取了补偿金,自己今后就“不欠当地人什么了”。

  他的文章最后还嫁接上这么一个评论:

  美国希望,通过给予金钱和放人两招来收买伊拉克人心,并减少反美武装力
量发动袭击的借口。不过,美军方面“用小恩小惠买人心”的如意算盘能顺利实
现吗?(高轶军)

  新华社的一个名叫支林飞的记者更绝,不失时机地根据这个报道来了篇《驻
伊美军为收买人心修补形象向当地居民付美元 》的后续文章。 以至于愤青们看
了他们的报道后愤愤不平,请看:

  2004-05-15 08:36:24  IP:219.82.45.*
  人越来越不值钱了
  2004-05-15 08:35:34  IP:220.173.87.*
  一个生命只值2500元么?
  2004-05-15 08:12:32  IP:219.144.249.*
  哈哈,老美这招够损的,不过小气的可以,会适得其反。
  2004-05-15 00:03:35 IP:219.137.107.*
  有钱就可以强奸、鸡奸、放狗咬人······恐怖吗?
  2004-05-15 09:25:53 IP:218.88.241.*
  洛克比空难赔偿每人1000万美元啊,美国佬1人的身价=4000伊拉克人,你说
美国佬还不大杀特杀?这叫人权!

  事实上,《洛山矶时报》的文章中根本没有“财大气粗”或“不欠当地人什
么了”之类的话。这都是这人渣记者的故意编造。

  《洛山矶时报》的文章中反而多次出现美军表示:为了和平和善意,这只是
给予当地居民在军事行动中所造成的损失(当然可能是美军也可能是反美武装分
子造成的)一点补偿,并不表示美军该对这些损失负责(承认美军干的并承当责
任)(原文:“In making these payments,the US is not taking
responsibility for the loss,only offering an apology for a loss that
occurred as a result of combat operations”)。

  所以杀一个伊拉克平民给2500美元的感想何处之出?打死的伊拉克平民的子
弹一定来自于美军吗?难道袭美武装分子的子弹,火箭筒和迫击炮都打不死人的
吗?好像在咱们官方媒体上似乎都是这样的,从科索沃到阿富汗,再到伊拉克,
美军的导弹专门长眼睛炸无辜平民的似的。被反美武装分子打死了或本身在袭击
美军的过程中被打死了,也该让美国补偿2500美元吗?

  上面的这个原报道应该是很正面的新闻(对美国来说),也被他们改得让读
者看后增加了对美国的仇恨,可想而知,那些原本负面或中性的新闻会被他们改
编得怎么样子了。咱们的媒体就是这样,念念不忘的是怎样煽动仇美情绪,从针
对美国的文章中大多可以找到这样的编造痕迹。比如,曾被美军关押在关塔那摩
基地的阿富汗少年在接受采访时明明说:他们(美军)待我很好,给我充足的好
食物。没有参与采访的北京青年报级记者硬是写出了一篇题为《阿富汗少年谈关
塔那摩经历:食物很少还要上刑》的报道。

  这样的新闻,一般是由具有境外新闻采写权的三家媒体(新华社,人民日报,
中国日报)根据境外媒体发表的文章,按照自己的需要进行剪头去尾式的改编,
并添油加醋地嫁接上煽动性语句;再冠以境外著名媒体的报道以增加公信力;再
按通稿的方式散发给全国各级媒体,由他们进行进一步的改编,于是全国人民每
天看到的是怎么样的新闻就可想而知了。

  按理说,新闻报道只要把事实呈现于读者面前就行了。美国人并非圣人,有
错有罪,事实求是的报道好了。读者是“恨”还是“爱”顺其自然,千方百计地
推波助澜就不足取了。5月份无疑是美国颜面扫地的5月,天天都有货真价实的美
国人的丑闻出现,照理来说,真实的素材已经够用了,但可能是掺假成习或者嫌
料不够猛,几乎在每篇涉及美军的文章里都会有些小聪明的动作。新华社在转载
美国《纽约时报》对虐囚风暴中心的人物的专访时,将原文削减一大半,原文中
被访的伊拉克囚徒有利于美军的叙述全部删去,比如这个被虐俘虏说:
“Americans did not mistreat me in general”,美军士兵除了那些天外对他
都相当和气和友好,甚至不大声对他们叫喊,虐待他们的士兵是“喝醉酒”的少
数并表示有移民美国的愿望等等,并略去了他所谈到的他们被虐待的缘由,而留
下的尽是添油加醋式的修饰。转到《北京青年报》的时候加进了“也不排除移民
美国的可能”这句话,但紧接着又掺了一句原文没有的话:“因为他想感受一下
美国的真正民主到底是什么样”,好像希望让读者产生他在调侃美国的“真正民
主”样的感觉。

  比如本月13日,中国日报的王辉写了一篇特稿《伊女囚命运更加悲惨 被美
军拍裸照被强奸并录像(图)》,虚构了塔古巴少将向美国国防部提交了一份秘
密报告包括“美军士兵强奸伊拉克妇女”的令人愤慨的内容的假信息,并刊登经
修改过的色情照片作为美军强奸伊女囚的证据。如今,刊登类似虚假图片新闻的
英国《每日镜报》和美国《波士顿环球报》已经声明认错道歉了,但咱们的官方
媒体向来是“东方不败”。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说“中国是世界上言论出版
自由最充分的国家之一”看来还是太过谦虚了,应该改为中国是世界上唯一言论
出版自由的国家,因为有充分的自由出版反美文章,即使有错也不会被追究。上
行下效,假话假货泛滥也就情有可原了。

  再比如,美国有个左派作家兼电台主持人写了一篇类似科普性的文章《改进
型基因炸弹》,被这些记者看到了,就把它改为《利用基因炸弹杀人,美国准备
发动基因战争(组图)》,传到地方媒体那里,就成了《美国人准备发动基因战
争》,《美国专家建议发动一场基因战》,那个一直反对布什的左派作家于是就
成了建议布什政府发动基因战的美国专家了。其效果当然出奇的好,网民们纷纷
评论:“一群白人疯子,他们是什么都做得出来的”,“ 事实再一次证明美国
才是这个世界最大的威胁 ”,“美国是21世纪希特勒法西斯主义的温床”。

  有时,还赤膊上阵编造反美假新闻,比如在本月5月5日,先由北京青年报根
据新华社提供的消息,借用法新社和法国电视台(Canal+)写了篇《法国卫视
播放驻伊美军直升机滥杀画面(图) 》的新闻,由新民晚报转载,再返销给新华
社,到深圳特区报的时候就成了【新华社今晨专电】。事实上,这条消息是根据
美军展示的一个正常的军事行动录像片断改编的,整个新闻叙述缺乏基本军事常
识,漏洞百出。这个由整合于美军直升机上的热成像设备拍摄的录像在中文BBS
上已经流传了数月之久,却被说成是“一名供职于驻伊美国承包公司的欧洲人”
的偷拍录像,还说什么拍摄者为了自身安全不敢披露拍摄地点等等。

  于是中国一些年轻人的极端反美情绪就这样被煽动起来了,911时响彻中文
论坛的欢呼声也就不足为怪了,就是去年联合国组织总部在巴格达被炸也会迎来
阵阵叫好声。一篇反驳齐辉先生的文章这样说道:“此文竟出自中国南华大学一
个副教授之口,我实在感到非常不可理解。他说出了美国反动政客们无颜说出的
话。此文极大地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我作为中国人民的一分子感到无比愤
慨”。其实, 浸淫于这样的反美舆论氛围中的年轻人怎么可能不仇视美国呢?
现在就去新浪,搜虎和网易等门户大网站去看看有关美国人被割头的评论吧,那
里正在上演的足以说明一切。

Donnerstag, November 04, 2004

Project

I have not been updating my blog for quite a while since the cs2103 project has occupied most of my precious time. This is the first time I handcode a gui system. Although tedious and torturing, it is not after all a vain work. I need to brush up my oo skills for large projects.

Loneranger dragged me yesterday to watch the international bridge olympiads game, between china and italy. I have not been playing bridge for a whole semester. Yet I found the players played the same sequence as I would have played. Conclusion: I am still able to play bridge. ^_^

USA presidential election was out. Many non-us citizens expressed their disappointment with the result on CNN. I have no strong feeling either against or for President Bush. As xiaosao pointed out, many people like Sen. Kenny because they dislike Bush. Well, who wins out, is not really important to us, I think. Because whoever wins, I still need to do my homework.

Samstag, Oktober 30, 2004

这个由三十七人组成的2004年美国大选观摩团的成员主要包括中国人大、民政系统的各级官员以及有关的专家学者。他们大部份成员星期三到达美国。他们星期四在华盛顿开始两天的活动。在第一天的活动中有些观摩团成员对记者表示,尽管在美国考察才一天,他们已经感到,美国的选举有很多东西在中国是可行的。

中国政法大学宪政研究所所长蔡定剑在接受采访时说,中国和美国在选举方面根本不能在同一个水平上进行讨论,但是还是有很多东西值得中国借鉴。这名法律教授举例说,美国的选举过程是公开和透明的;另外,候选人自我介绍和进行竞选这种做法很值得中国参考。他还说,他要更详细地了解美国各级公职的候选人是如何产生的。

另一位不愿意公开名字的人大官员也表示,他很喜欢美国的这种选举方式,也就是说,选民参与选举完全是自愿的,没有任何压力或者物质引诱。他还说,在中国,选举是通过行政部门的参与的,很费力气。

接受记者采访的观摩团成员都表示,他们刚到美国,还没有真正了解到大选的全面情况。那么四年以前中国观摩团又是如何看美国上次的总统大选呢?卡特中心中国选举项目负责人刘亚伟说,他们当时感触很深。

刘亚伟说:“那次对他们触动很大。大选最后是通过法院的裁决才定出当选人。整个过程有条不紊。虽然两个党派竞争激烈。但最后法院做出裁决后,特别是民主党候选人戈尔能心平气和地接受这个结果。在一个法治的国家里,法院最后裁决后,政党的利益就变成是次要的了。国家的稳定和发展更为重要。”


-- it really took them so long to realise how well and efficient USA government runs? no comment on "chinese officials"......

Samstag, Oktober 23, 2004


Hot korean girl......meine Traumfrau...

This korean girl pic taken from xiaose's blog. She is so hot! Reaches my perfection!

Mittwoch, Oktober 20, 2004

Mount Fuji, I am coming

Today Japan Embassy informed me that my visa is ready for collection. Yeah! Tokyo, Mount Fuji, I am coming!

And these days I suddenly become very interested in political science, and I decided to take this module in NUS next semester with liu chang. I should have discovered it earlier that politics is something I am really interested in. (note : not politics in china, that's dull)

Below is some good lines from movies that I found today. Share them here.

什么是权力?当一个人犯了罪,法官依法判他死刑。这不叫权力,这叫正义。而当一个人同样犯了罪,皇帝可判他死也可以不判他死。于是赦免了他。这就叫权力。- 《辛德勒名单》

千万不要恨你的敌人,这会影响你的判断力。——《教父》

自由就是这么来的可奴隶也是这么来的。——《勇敢的心》

My Friend Xiao Sao Wrote This Piece

声声慢

忙忙碌碌,
紧紧张张,
昏昏沉沉混混。
学期将尽时候,
最难将息。
三杯两罐咖啡,
怎敌他倦意来袭?
日尽也,
正抓狂,
却是昨日旧梦。

满桌白纸凌乱。
憔悴损,
如今有谁去理?
守著电脑,
独自怎做得完?
Project更兼Assignment,
到期末、绵绵不绝。
这次第,
怎一个、忙字了得!

Montag, Oktober 18, 2004

vietnamese

so surprise!
today while i was busy debugging my programme, one vietnamese came into my room and gave me a piece of pizza because it is his birthday today. so friendly.....

i watched brotherhood(兄弟) the other day. Great film!!! Strongly recommend to all.

And our group has finished our stats project. Anyone who is interested in viewing our project, you may download it here. And pls give comments. haha

Samstag, Oktober 16, 2004

苏州GDP神话下的阴影






中国创造了GDP增长的奇迹,苏州更是奇迹中的奇迹,上半年达18%,而且在未来几年仍将会狂飙突进,但这样的发展模式能为中国经济地位的提升带来多少促进,却要打上一个大问号


外滩主笔 韩燕明 实习记者 徐心如/报道

2004年上半年经济发展统计数字公布出来,苏州各项经济指标又向前迈了一大步:GDP总量增长18%,达1630.36亿元,超过深圳(1519亿元),排名全国大中城市GDP总量第四名,并且紧跟在北京(1910.3亿元)、广州(1865.54亿元)这两座传统意义上的特大型城市之后。

对于只有583万人口的一个地级城市而言,苏州的经济规模是一个奇迹。

“这样的发展速度还看不到减缓的势头。”苏州市政府政策研究室主任徐刚荣说,由于近两年上千亿元的生产性投入,这些资金都将在未来几年转化为GDP数字,因此苏州GDP高速增长的势头还将持续,并可能在2008年前超越北京、广州,成为仅次于上海的经济“巨无霸”城市。

但在苏州GDP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以外资投入为主体的发展模式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给苏州经济耀眼的光环上投下阴影。

GDP增长与人均收入不对称

2003年末,苏州人均GDP高达4.77万元,折算成美元是人均5746美元,高出一直领先的上海(人均5643美元)一大截,成为全国各大中城市中的状元。

但苏州居民的实际收入水平却并不如此乐观。按人均收入计算,苏州只能排在长三角16个大中城市的第七位,落在宁波、绍兴之后。苏州就业群体的工资收入普遍偏低,大学本科毕业生月收入在2000元左右,大专生、技校生收入在1000元左右,来自附近省市农村的外来打工族收入则只有几百元。

随着近几年房价狂涨,普通就业群体的生存压力日益增大。从南京大学毕业后在苏州一家外资企业打工的张彬抱怨自己辛苦一个月的工资还买不到半个平方米的住房,他甚至夸张地说,自己是“住在天堂(指苏州),活在地狱”。

西南交通大学的龚坚将苏州和成都两座东西部城市的统计年报作了比较后发现,除GDP、进出口总额等数字苏州大大超过成都外,在许多有关居民生活水平的经济指标上,处于东部最发达地区的苏州,还比不上地处西部内陆、发展较为迟缓的成都。

比如体现老百姓消费水准的社会商品零售总额,成都是771.5亿元,苏州是526.1亿元,成都比苏州多出245.4亿元;在体现当地居民富裕程度的城乡居民储蓄余额上,成都是1494.4亿元,苏州是1470.5亿元,成都比苏州多出23.9亿元。

人均住房面积和私家车拥有量,苏州比起成都来也落后一大截。成都的人均住房面积是27.1平方米,苏州为18.6平方米,成都比苏州多8.5平方米;2003年成都私人拥有汽车34.5万辆,苏州是16.8万辆,成都是苏州的2.18倍。

在经过以上对比后,龚坚得出结论:虽然苏州的GDP在高速增长,但苏州市民的生活水准,相对于内陆城市成都却并不高。

本土品牌折戟

“苏湖熟,天下足。”苏州在明清两代一直是全国赋税仰给的地方,上世纪八十年代乡镇企业兴起,苏州再度名噪四方。当时苏州也出现了一些行业内排名靠前的全国品牌,如香雪海冰箱、孔雀电视、春花吸尘器、长城电扇等,人称苏州“四大名旦”,此外,尚有虎丘牌照相机、登月牌手表等精密产品,以及非常发达的丝绸织造业,但这些企业后来都相继没落。

苏州本土品牌的全军覆没,值得苏州人在发展经济的道路上深刻反思。

香雪海曾经荣获70多个各种形式的荣誉和奖牌,是当时国内电冰箱行业的龙头老大。但在与韩国三星集团合资后,三星提出让香雪海品牌退出市场三年,这样的条款对于一个激烈竞争的市场来说,无异是一种慢性自杀,而等苏州人反应过来是怎么一回事时,为时已晚,冰箱市场早已被以海尔为首的新品牌取代。之后,香雪梅从国外高价引进先进设备和生产线,但这一品牌早被市场淡忘,原有的技术队伍和熟练工人也加盟与三星合资的企业中。

此后香雪海走上了债务缠身的道路。2002年,由于一场400万元的官司,“香雪海”三个字的商标使用权也被迫拿出来拍卖,最终被安徽一家默默无闻的企业以104万元的价格拍走。

孔雀电视机的命运与香雪海大致相同,与荷兰飞利浦集团合资后,品牌名称被合资方弃置不用。合资的结果是获得了短期的收益,但失去了长期发展的可能性。

虽然后来得益于上海的崛起,苏州在招引外资上异军突起,掩盖了经济发展中的诸多不足,但本土型经济的缺失无疑是苏州经济长期发展中的巨大隐患。《中国改革》杂志社主编、经济学家焦兴旺称苏州经济是“用发展代替了改革的不足”。

是世界工厂,还是其加工车间?

2003年底,苏州全年合同引进外资124.96亿美元,实际引进外资68.05亿美元,均居全国首位,占全国引进外资额的十分之一。在苏州经济中,外资已经成为发展主力。

在苏州新加坡开发园区的示范带动下,苏州掀起了一阵园区经济热潮:全苏州境内先后冒出16个国家级、省级开发区,以及星罗棋布、不计其数的县级、镇级、村级开发区。有一个在苏州当地流传很广的笑话,说在深圳,一个椰子掉下来会砸到4个总经理;而在苏州,你往四周一指,每一处都是开发区。

昆山市外经贸委官员王小东说,一直生活在这里的他目睹了昆山变化,15年前的稻田变成了三菱、丰田、阿尔卡特、宏基、电通等公司的厂房。有媒体报道称苏州已成为全球IT制造业最集中的地区,是名符其实的世界工厂。

但在世界工厂名称下面隐藏着的却是苏州经济东莞化的趋向。所谓东莞式经济,即是由内地提供廉价土地、廉价劳动力,再加上各类优惠的税收政策,外资企业将生产过程的低端部分——主要是加工和组装环节设在当地,这些低端环节的最大特点是:耗费劳动力多、劳动强度大、附加值低。

一个芭比娃娃在美国市场上的价格是10美元,但她在中国的离岸价格(FOB)却只有2美元。这2美元还不是最终利润——其中的1美元是管理费和运输费;剩下的1美元中,0.65美元用于支付来料费用,最后剩下的0.35美元,才是中国企业主和工人的所得。

罗技公司(Logitech International SA)是一家总部设在加州的瑞士—美国合资公司,每年向美国运送2000万个贴着“中国制造”标签的鼠标。这些鼠标都是在苏州一个六层楼厂房中制造。罗技鼠标在美国的售价大约为40美元。在这一价格中,罗技拿8美元,分销商和零售商拿15美元,另外14美元进入零部件供应商的腰包,中国从每只鼠标中仅能拿到3美元,而且工人工资、电力、交通和其他经常开支全都包括在这3美元里。

东莞曾千方百计想把当地的制造业往中高端产值链提升,但最后无功而返,因为提升产业链的主动权掌握在外资手里。而外商看中东莞或苏州的,就是当地的廉价土地和内地的廉价劳动力,以及东莞、苏州毗邻香港、上海的区位优势。目前,苏州每年外贸进出口高达656.63亿美元,且以年均80%的高速递增,但要将这样的低端产业链条地区称为世界工厂是错误的,称为世界工厂的加工车间恐怕还差不多。

而且,这样的车间还像蒙古包一样“逐水草而居”——哪里的政策更优惠,哪里的土地、劳动力更廉价,就往哪里搬迁。在苏州目前引进的外资中,就不乏一些在珠三角“免二减三”政策到期后的企业。他们转移到苏州后,又可以继续享受苏州方面提供的税收减免优惠。苏州当地的一位官员说,等苏州提供的减免优惠到期之后,这些“蒙古包”企业向其他地方转移,“将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角色错位:政府成了市场主力

“在苏州办事,找厂长、经理没有用,要找局长、找书记。” 一位在苏州投资的台商说。

目前苏州经济的主力是外资投入,一家跨国公司到苏州来设厂,产值动辄就是几亿、几十亿,经济指标迅速就能得到提升,所以各级政府都乐意通过招商引资来获得政绩。而招商引资的政绩就是拼数字、拼优惠政策,这些操作方式简单、易掌握,指标可以量化,是政府办事模式的强项。

1994年,新加坡政府看中了苏州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人文条件,在苏州城东合作开发了苏州新加坡工业园区。随着该园区招商条件的逐渐成熟,苏州又在城西如法炮制,开辟了新的工业开发区——苏州新区,提供更便宜的土地、更优惠的税收政策。新加坡方面为此提出抗议,认为苏州市政府是在挖新加坡开发园区的墙角。苏州市政府回答的理由也非常实在:市场竞争,如果苏州不开辟新区,那邻近的吴江、昆山,甚至无锡、常州也肯定会用更加优惠的招商引资手段来吸引外资。最后结果是,新加坡方面只好承认对中国国情缺乏了解。

沿着几条穿越苏州境内的主要公路干道,两旁到处都是正在施工的工地和已经建成的厂房,难得一见连片农田,那个我们记忆中熟悉的河道纵横、沃野千里的江南水乡,在苏南地区工业化的急行军中,已经离我们远去。

据一份统计报告称,苏州的GDP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将消耗掉4000亩以上的耕地。在每年18%的高增长速度下,苏州的耕地每年以近10万亩的速度在消失。2003年,苏州GDP增长了18%,而粮食产量下降了23%,油料作物下降20%,蚕茧下降了40%。

苏州各个市县、各个乡镇为在招商引资上完成更多的指标,不惜在地价、税收政策上血拼。一亩“七通一平”(指土地开发中的宗地外通路、通电、通信、通上水、通下水、通燃气、通热力,及宗地内土地平整)后的工业用地,土地成本至少在15万/亩以上,但在苏州很多县市,外商花5万元就能拿到。一些外商说,他们也常常搞不懂一些优惠政策从何而来。

政府主导下的苏州经济,虽然取得了GDP高速增长的奇迹,但其运作方式却是与市场经济的内在规律背离的。在政府唱主角的市场中,招商引资成为最省力、最易见成效的捷径,而发展本土型的创新型企业则成为费工费时、吃力不讨好的事。

可以预料的是,由于近几年外资的大量涌入,苏州GDP在未来几年仍将会是狂飙突进式的发展,但这样的发展模式究竟能为中国经济地位、经济实力的提升带来多少促进,对中国从一个制造业大国向一个制造业强国转变提供多少帮助,仍然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Freitag, Oktober 15, 2004

My Name

CCheerful
AAstounding
IInspirational
JJuicy
UUnnatural
NNutty
FFurious
UUnforgettable

Name / Username:


Name Acronym Generator
From Go-Quiz.com

Donnerstag, Oktober 14, 2004

today, heute

xiaoyan treated us today, thanks!!!

but many did not join me for the extra dinner.......they dont like me...555555
but BK loves me, cos he said to me"when i watch porn, i think about you". That's damn touching man. Das ist lieb. but chengho went out with a girl called mony. anything going on with them? hahaha.....

and xiaoyan said girls will not get sexually aroused when watching porn. I doubt the validity of this statement, so I have to get more samples in order to test for its correctness. anyone can give me their opinion? (if you want to have porn, pls contact xiaosao @ liuzhicheng@hotmail.com , he offers porn)

ok, later i will watch 2046......